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 项目(招商引智企业(项目))

来源: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申报时间: 2022/07/15-2022/08/15
已截止
发文时间:
人才认定与资助
政策简读 政策原文
产业类别
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生命健康
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创新药产业链 (1)生物技术药领域人才。包括但不限于在新型抗体、免疫治疗、基因和细胞治疗、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新型疫苗、血液制品、抗衰老药等创新药物,以及基因编辑、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新型人源化动物模型、组织/器官芯片、表观遗传学等前沿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人才。 (2)化学药领域人才。包括但不限于在重磅药物、急需稀缺品种研制,围绕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罕见病、地方病开发新靶点、新结构、新剂型、新治疗途径的小分子药创新品种,药物晶型、药物递送系统研发,高质量仿制和一致性评价,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领域的人才。 (3)中药领域人才。包括但不限于在研发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剂型先进、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品种,基于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的中药新药及中药独家、保护品种,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产品,中药保健品、特医食品、功能型化妆品等中药材衍生品,建立完善种植技术标准、有效成分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等领域的人才。 (4)医药研发外包领域人才。包括但不限于在建设全面接轨国际标准的GLP和GCP机构,符合国际审评审批标准、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CRO、CMO和CDMO机构,建立疾病模型研究及有效性评价中心,增强标准化、高等级试验动物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新药药效评价、制剂研究及中试生产能力,承接国际临床前研究项目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领域的人才。 2.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 包括但不限于在生物活性涂层、人工骨及关节、牙种植体、心脏瓣膜、血管支架、3D打印、血液透析、基因检测、生化检测、医护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仿生假肢、脑机接口、生肌电控、影像诊断、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家庭医疗监测等领域的人才。 (二)其他条件 1.技术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创新及引领实力,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业绩显著,具有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潜力,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在成都落地。 (2)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预研课题,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性成果,提升了我市在该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拥有本专业的重大技术发明或革新,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并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学术造诣深厚,对本专业领域有精深研究,自主创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核心技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 (5)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2.管理型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从事创新药或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市场开拓、生产管理、项目建设等管理案例经历的经营管理人才。 (2)具有3年及以上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知名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及以上职务,并获得过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国家部委表彰的个人。 (3)具有丰富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组织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建立现代管理体系,在发展战略、资本运作、市场开拓、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方面成绩显著,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者。 (4)为我市引进创新药或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或强链补链项目发挥核心关键作用的项目负责人。 (5)为成都经济做出突出贡献,带动就业人数300人以上的企业管理者。
扶持标准
待定
申报材料
①《成都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链主企业申报表》(附件1)及相关佐证材料; ②《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书》(附件2)及相关佐证材料; ③《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建议人选情况汇总表》(附件3)。 以上材料报电子扫描版(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Word文件)和纸质版(加盖鲜章,一式三份,人才计划申报书在前、附件材料在后统一装订成册,起脊装订,封面、封底统一用110克以上白色A4亚光纸胶装,正文用A4纸双面印刷)。
政策简读 政策原文
政策文件

关于做好2022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http://cdjx.chengdu.gov.cn/cdsjxw/c130051/2022-07/18/content_63bf50a2109b4e4ea27c72bae1d136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