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类别
5G/移动通信,物联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软件,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新材料,生态修复,节能环保,新能源与节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机器人,高端装备,海洋产业,航空航天,交通/物流/供应链,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设计,建筑业,农业,军工业
扶持标准
1、工作补助。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聘期内可享受工作补助,具体标准为:国家级领军人才每人每年10万元、省级领军人才每人每年8万元、其他人才每人每年6万元。以上工作补助按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分别由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承担100%、100%、50%。
2、项目资助。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承担的项目给予项目资助。具体标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最高100万元、国家级一般项目最高80万元、省级重点项目最高60万元、省级一般项目最高50万元、市级重点项目最高50万元。以上项目资助由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承担。
3、其他。经认定的人才及时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柔性引进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享受我市同类人员待遇,还可参加我市各类奖项评选。鼓励用人单位给予柔性引进人才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