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类别
传统实业,现代服务业,5G/移动通信,物联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软件,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新材料,生态修复,节能环保,新能源与节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机器人,高端装备,海洋产业,航空航天,金融业,交通/物流/供应链,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设计,建筑业,产业园,农业,科技中介,传统服务业,军工业,贸易
申报条件
一、申报对象
符合申报条件的梧州市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或学术团体均可申报建设人才小高地。申报的建设载体可以是单个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根据产业、行业、项目的要求,由产学研单位共同组成的、有统一协调运行机制、管理办法和工作措施并明确有牵头单位的联合体。
市级人才小高地建设服从和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建设载体。
二、申报条件
(一)高层次人才相对密集,已经形成或初步形成既有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年龄梯次结构相对合理、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产业类人才小高地应能聚集一批区内、市内同行业公认、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精英和在区内、市内同行业公认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达到区内先进水平,有多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能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研发项目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能推动该产业、企业的发展,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
学术类人才小高地要有在本领域处于市内乃至区内先进水平,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创业人才团队;研究项目处于本学科区内先进水平。
综合类人才小高地要有一支由市内乃至区内同行公认的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精英及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人才队伍;研究项目、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互相推动,效果显著,成果达到区内先进水平;研究项目处于本学科市内、区内先进水平。
(二)经营和运行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为人才小高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科研实验室和配套设备,能保证人才在住房、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要。
(三)有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人际环境和谐,学术环境民主,褒奖成功,宽容失败。领导对人才工作能认识到位并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及市的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学术或技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人才小高地的建设、管理工作。
(四)能提出包括可行性分析、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实施进度、建设方式、管理办法、考核指标和监督措施等要素的建设期内系统化人才小高地建设方案,对小高地实施项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