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找人才> 正文

王教授

副教授 天津天津市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申报# #应用技术研究# #高层次人才#
个人简介
联系客服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方向:

1. 纳米尺度薄膜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 现代光力学方法及图像处理技术; 3. MEMS系统多场耦合响应分析。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15
膜/基结构 界面性能 纳米压痕 能量法 临界脱粘位移 界面能量释放率
2019
力学基础课程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教材 教学体系 教学技术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力学:7 高等教育:4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4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2 无线电电子学:2 物理学:2 公路与水路运输:1 自动化技术:1 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1 电力工业:1 仪器仪表工业:1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
总数: 21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上海大学 3
清华大学 3
重庆大学 3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
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系 2
天津市现代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1
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 1
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二)——国外理论力学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 教育部高教司资助项目
温度对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下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影响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微纳米尺度膜/基结构界面性能的实验研究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
扭转塑性变形对6063铝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固体力学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定量地确定纳米材料性能或结构响应。开发用于固体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机械性能测试和分析的新技术。所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纳米尺度薄膜试样的加工和中心定位加载技术、纳米级给进及匹配技术等;研究纳米厚度薄膜屈曲和断裂性能。开发新的全场位移-应变测量方法,在线跟踪和研究纳米厚度薄膜在压缩(拉伸)和温度载荷作用下发生屈曲或断裂时的破坏机理。研发新一代的MEMS元器件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的软、硬件实验系统;定量确定MEMS元器件在机械、温度场和电场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破坏机理。目前与法国POITIERS大学的LMP实验室和LMS实验室,美国的UNT的材料科学实验室保持科研合作关系。先后获得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二)——国外理论力学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

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一)——国内基础力学教材基本情况简述

基础力学课程之教材及教学体系分析(三)——国外材料力学教材及其教学体系分析

应力对锂离子电池中空碳包覆硅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电沉积制备纳米镍镀层工艺及电化学作用机制与镀层性能的关联研究

微纳米尺度膜/基结构界面性能的实验研究

外延生长过程中形貌稳定性分析及相场模拟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

考虑温度及吸附共同作用时微纳传感器的静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金属凝固过程中应力及非均匀材料性质演化的相场模拟

金属凝固过程中应力及非均匀材料性质演化的相场模拟

多场耦合下纳米尺度薄膜力学性能的研究

国内外材料力学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与思考

FTP法测量矩形壳液耦合系统中的重力波

实现变温扫描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与应用

温度对高应变率扭拉复合加载下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影响的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等差线提取方法

图像的色彩分割技术在等差线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新的全场应变光学测量方法

钢筋混凝土斜交刚构连续梁桥的实验与数值分析

扭转塑性变形对6063铝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一种薄膜扭转拉伸加载单元

一种薄膜测试加载单元

人体脸部皮肤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一种具有位置锁定功能的薄膜拉伸加载单元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