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找人才> 正文

郭教授

教授 江苏南京市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申报# #高层次人才#
个人简介
联系客服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研究方向:

气候学,侧重于陆气相互作用。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0
全球增暖1.5℃ 东亚气候 响应 情景预估
2023
长三角 城市 郊区 农田 草地 涡动相关 CO通量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气象学:30 地球物理学:9 地质学:7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5 海洋学:1 高等教育:1 林业:1 生物学:1 农业基础科学:1 农艺学:1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
总数: 44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4
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2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2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大气科学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1
教育部大气与地球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 1
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1
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
河北省定州市环保局 1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
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系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1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1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1
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1
吉安市气象局 1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
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1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环境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1
中国科学院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RCE-TEA)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 1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 1
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台 1
南京工程学院基础部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气象系 1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
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研究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2011年入选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2通量观测

叶绿素荧光遥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雪盖的季节内变化及其影响

新西兰地球科学国际化野外实习探究

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研究进展

考虑碳氮水过程的动态根系方案在陆面模式SSiB4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近30年北极海冰运动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

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地壳中气体运动的大尺度特征

半干旱区关键地表参数的估算及其对地气通量模拟的改进

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分配机理及对微气候反馈的研究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温及其变率的影响

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东亚夏季风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英文)

陆面参数对东亚季风雨带演变的影响

天灾成因的外核对流说

中国夏季最大雨区落区预测方法讨论

长三角城市群区大气污染对气象要素及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研究

局地零平面位移对非均匀地表有效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两强震涡中点的“拍涡”引发致洪暴雨初探

2011年中国4次成灾性气候异常及其原因分析

1976-2008年中国西部强震与下游干旱的统计分析

拓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EFAST)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应用探索

南京城市群区大气污染对地表气象要素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研究

半干旱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蒸散量及水分收支差异分析——以通榆为例

非均匀地表空气动力学有效粗糙度的统计特征

中国大陆强震月季预测三步法和2010年实际预测检查

汶川巨震与玉树强震地气系统演变的对比分析

Delaunay三角网通用合并算子及分治算法的简化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陆面过程模式参数优化中的扩展应用初探

我国105°E以东地区MS≥5.7级地震的孕震3步曲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

近50年我国西北区外核拍频涡与强雨区的关系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气象资料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综述

沙尘气溶胶对半干旱区微气象学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

陆面过程模式CoLM和NCARCLM3·0对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Ⅰ.不同模式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

陆面过程模式CoLM和NCARCLM3·0对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II.不同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CoLM模式在中国温带混交林和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的水热通量模拟性能评估

陆面过程模型CLM3.0在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检验

近50年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区域演变特征

土壤热异常对地表能量平衡影响初探

地形变场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及地震活动关系初探(Ⅰ)——地形变场的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