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气候动力学和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 (1)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 (2)不同时间尺度(次季节-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异机理和可预报性; (3)人类活动(气溶胶和城市化)强迫
研究领域: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气候动力学和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 (1)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 (2)不同时间尺度(次季节-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异机理和可预报性; (3)人类活动(气溶胶和城市化)强迫
合作单位 | 合作论文数量 |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19 |
国家气候中心 | 5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
湖南省气象局 | 4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 3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 3 |
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3 |
空军气象学院气象系 | 3 |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3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 |
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 2 |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 2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2 |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 |
贵州省气候中心 | 2 |
澳大利亚气象局 | 2 |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 2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2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 2 |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 2 |
辽宁省气象局 | 2 |
新疆博州气象局 | 2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 2 |
中国气象局 | 1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1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1 |
北京大学 | 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1 |
国家林业总局 | 1 |
广州地理研究所 | 1 |
国家海洋局 | 1 |
大气科学学院 | 1 |
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 1 |
福建省气象台 | 1 |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1 |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 1 |
广东省气象局 |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 1 |
湖南省气象台 | 1 |
法国国家动力气象实验室 | 1 |
云南省气象局 | 1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 |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 |
江苏省宿迁市气象局 | 1 |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大气科学系和国际北极研究中心 | 1 |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大气科学系 | 1 |
国际北极研究中心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1 |
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中心 | 1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 |
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 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 1 |
沈阳军区空军气象中心 | 1 |
北京市气象局 | 1 |
嘉兴市气象局 | 1 |
沈阳市气象局 | 1 |
空军气象学院 | 1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军事气象系 | 1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训练部图书馆 | 1 |
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 | 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 | 1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1 |
新疆温泉县气象局 | 1 |
新疆沙漠研究所 | 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 1 |
大气科学学院2 Deptof Physics | 1 |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 | 1 |
江苏南京 | 1 |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1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 1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室 | 1 |
中科院大气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论文标题 | 基金名称 |
---|---|
南京城区上空大气一氧化碳的观测分析 | 国家973项目 |
欧亚积雪与京津冀秋季10—11月霾日频数年际变率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
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与季节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
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中国气象学会“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
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对东亚夏季平均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气象因子对华北平原夏季臭氧次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
NCEP/CFSR再分析耦合资料中MJO对ENSO的影响研究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与低频大气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欧亚积雪与京津冀秋季10—11月霾日频数年际变率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大气环流与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黄士松先生学术成就和贡献回顾
北极增幅性变暖对欧亚大陆冬季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共识、问题和争议
中国雨凇的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表感热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高层西风响应副热带海洋锋变化的数值研究
CMIP5模式对风暴轴和海洋锋关系的模拟与预估
华南夏季12—30d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中国雨日数的气候特征及趋势变化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对西风急流的影响机制
积雪在ElNino影响东亚夏季气候异常中的作用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特征的变化
北太平洋风暴轴对中纬度海洋锋影响的观测研究
基于WikiSpaces的《流体力学》互动平台的设计和应用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华南夏季12-30d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冬季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年代际异常的结构和动力学机制
西北太平洋北传BSISO中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风暴轴对中纬度海洋锋强度的敏感性数值试验
华南持续性强降水期间低频非绝热加热对低频环流的影响
中国东部不同区域城市群下垫面变化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
FOAM海气耦合模式中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在厄尔尼诺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
南海-菲律宾30-60天北传BSISO中的海气相互作用
PDO暖位相气候背景对El Nino影响东亚夏季风过程的增强作用
两类El Ni?o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天气尺度波动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差异:个例研究
表征冬季北太平洋海盆尺度海洋锋的变率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东亚副热带季风进程的影响
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异不同配置及其影响
CAM3.0模式中东亚气溶胶浓度变化的直接效应及全球海面温度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南京城区上空大气一氧化碳的观测分析
应用3种方法对降水在各尺度空间不均匀性的分离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厄尔尼诺衰亡年间南亚夏季风在印度洋对西北太平洋遥强迫中的作用
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对热带印度洋MJO活动异常的响应
中国东部城市化与地面非均匀增暖
江苏省冬季气温、降水年代际异常及相关分析
局地零平面位移对非均匀地表有效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平均流—风暴轴相互作用与Rossby波破碎问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夏季降水影响机制的模拟研究
北半球冬季环状模变异:天气和低频瞬变强迫
长三角臭氧和细颗粒污染及其对区域污染控制和污染-气候相互作用的启示:SORPES观测站最新进展
ENSO事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分级研究
我国四季极端雨日数时空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全球大气季节平均热源的三维分布——非绝热加热与瞬变加热之对比
中国东南部5—8月持续性强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准双周振荡
日最高温度统计降尺度方法的比较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夏季日降水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
东亚—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和瞬变扰动的年代际变化
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WRF/NCAR模拟的夏季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多城市热岛和地表能量平衡
2008年汛期西太副高活跃期的环流演变
一个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的太平洋SSTA准20年模态时空演变特征
南京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流体力学”建设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异与ENSO循环之间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情景下耦合气候模式中的ENSO频率变化及其机制
热带低频振荡影响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机理
印度洋-西太平洋海表增温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GAMIL/IAP和HadAM3/UKMO模式试验结果
潜热反馈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可能影响
东亚高空急流的变异特征分析
人为气溶胶排放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准双周尺度上东西进退异常时的环流及降水演变特征
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的比较分析:大尺度特征和瞬变扰动活动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索马里急流变异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中国夏季高温与北极海冰的联系特征
基于非参数回归模型的局部线性估计云量预报方法研究
我国极端降水过程频数时空变化的季节差异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我国大陆上空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年际时间尺度上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ENSO的影响
年际尺度北太平洋副高对ENSO事件的触发作用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
西伯利亚高压特征指数及其变率分析
华南前汛期降水开始和结束日期确定方法综述
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变模态
FGOALS_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1976/1977年前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变化
CO2倍增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
东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
CO2浓度加倍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的变化影响评估
NOx和VOC自然源排放及其对中国地区对流层光化学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新疆博州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典型旱涝年
太平洋年代际变率在海气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配置结构分析
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北半球绕极涡异常的共变模态
北太平洋冬季海-气耦合的主模态及其与瞬变扰动异常的联系
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的大尺度环流和瞬变涡旋特征
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ElNi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西北太平洋不同等级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一种改进的相空间近邻等距模式及其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试验
江苏省棉花丰欠年天气气候型的对比分析
我国汛期旱涝预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形成机制及其与东亚气候变化的联系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与季节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基于主要SVD模态建模的中国季节气候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