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研究方向:
1.动力学与控制 2.振动主动控制 3.伺服系统控制
研究领域: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研究方向:
1.动力学与控制 2.振动主动控制 3.伺服系统控制
合作单位 | 合作论文数量 |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3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空间机热一体化技术实验室 | 2 |
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航空机电系统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2 |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所 | 1 |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 1 |
论文标题 | 基金名称 |
---|---|
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的降阶及H∞减振控制 | 第五十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
卫星在轨微振动隔离系统动力学分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速度-加速度时滞反馈的振动主动控制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应用局限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基于ERA模型辨识的H∞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时滞加速度反馈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基于刚体卫星绳系编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姿态控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基于接触摩擦的多叶波箔型动压气体轴承静特性研究 | 航空基金 |
动压气体止推轴承间隙气动热及流动特性分析 | 航空基金 |
基于非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悬臂式刚度自调谐吸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 装备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
主要从事微小卫星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及精密运动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已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振动主动控制》等2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领导南航小卫星研制团队成功研制了天巡一号卫星。该卫星首次在国内开展了若干新技术的在轨试验验证,其成功发射和顺利运行已受到军方、航天工业部门及兄弟院校的极大关注。"
基于接触摩擦的多叶波箔型动压气体轴承静特性研究
动压气体止推轴承间隙气动热及流动特性分析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应用局限性研究
基于刚体卫星绳系编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姿态控制
悬臂式刚度自调谐吸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基于非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
卫星在轨微振动隔离系统动力学分析
基于ERA模型辨识的H∞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的降阶及H∞减振控制
基于输入估计方法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智能梁的受迫振动主动控制(英文)
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智能梁的受迫振动主动控制(英文)
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智能梁的受迫振动主动控制(英文)
吸振器在浮筏隔振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速度-加速度时滞反馈的振动主动控制
一类输出时滞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刚柔耦合列车半主动悬挂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
输出时滞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
主动式自调谐吸振器在浮筏隔振系统中的应用
高速列车半主动悬挂系统遗传优化模糊控制
时滞加速度反馈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小卫星平台的超光谱成像ORASIS探讨
星载微型凝视式可见光CCD相机
动压轴承流固界面非一致滑移流动分析方法及分布特征
飞行器难加工整体构件的高性能铣削技术
飞行器大型薄壁整体构件高速低应力铣削技术
一种磁矢量与光矢量安装矩阵微变化动态监测装置和方法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卫星隐身天线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
一种卫星的构型设计方法
一种航天器瞬态热分析模型反演修正方法
一种航天器被动热控参数设计优化方法
一种基于在轨雷达全波段隐身卫星
一种参数可调的液阻式动力吸振器
用于偏置动量微小卫星章进动控制的方法
用于偏置动量微小卫星章进动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