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找人才> 正文

周教授

副教授 湖北武汉市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申报# #应用技术研究# #高层次人才#
个人简介
联系客服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研究方向:

动力与电气工程-电气工程-绝缘技术;动力与电气工程-电气工程;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17
CdS纳米带 离子注入 光致发光 场效应管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无线电电子学:11 物理学:5 高等教育:4 材料科学:3 新能源:1 电力工业:1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1
总数: 19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湖北喜事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
郑州轻工业学院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1
中石化江钻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
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微结构研究所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S离子注入形成的缺陷对CdS纳米带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荣誉&成就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304092,Sb、Te 掺杂 Bi2Se3 拓扑绝缘体纳米片的制备及表面态输运性质研究,
2014/01-2016/12,30 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305056,离子束精确掺杂单根 CdS 纳米带制备及原位性能研究,2014/01-2016/12,
28 万元,参与。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1079,金属纳米周期结构与石墨烯复合体系的构筑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中的应用,2014/01-2017/12,79 万元,参与。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1061,导电纤维复合物的微波吸收机理研究,2012/01-2015/12,60 万元,参与。
:: 已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或科研论文:
[1] F. Tian, Y. M. Zhou*
, X. Q. Zhang, L. M. Wei, F. Mei, J. X. Xu, Y. Jiang, L. Z. Wu, T. T. Kang, G. Yu*
, Weak
antilocalization effect in Tellurium-doped Bi2Se3 topological insulator nanowires,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2017, in press. (SCI)
[2] L. Liu, S. Li, Y. M. Zhou*
, L. Y. Liu, X. A. Cao*
, High-current stressing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transport materials,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2017, 71, 106-110. (SCI)
[3] Y. M. Zhou*
, G. Yu, T. Lin, N. Dai, J. H. Chu, Magneto-transport study of Landau level broadening in a gated
AlGaAs/GaAs parabolic quantum well structure, Physica B,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Nb2CMXene衍生Nb2O5多层纳米片的快速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性能

Pt对In2O3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电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TADF共掺杂的蓝光OLED器件性能研究

基于TADF的掺杂型蓝光OLED的差异性研究

S离子注入形成的缺陷对CdS纳米带的影响

Te元素掺杂Bi2Se3拓扑绝缘体纳米线的反弱局域效应(英文)

选择性吸收薄膜增强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的研究

S离子注入形成的缺陷对CdS纳米带的影响

《量子力学》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ZnMgO/ZnO异质结构中极化对二维电子气的影响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增强TiO2-SiO2-Ag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电工学》集成运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In0.53Ga0.47As/InP量子阱中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调制掺杂ZnMgO/ZnO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

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高迁移率InGaAs/InP量子阱中的有效g因子

一种基于氧化物空穴注入层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低填充比且具有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智能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

蓝光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多层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金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复合结构修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激光脉冲辅助制备复合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的方法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