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领域: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研究
合作单位 | 合作论文数量 |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 12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11 |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9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8 |
陕西杨凌 | 8 |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7 |
贵州大学林学院 | 7 |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 6 |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4 |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4 |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4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4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4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3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 3 |
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3 |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3 |
西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 2 |
山西离石 | 2 |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 2 |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 2 |
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 | 2 |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 2 |
四川农业大学土化系 | 2 |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
山西省吕梁市水利局 | 2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1 |
塔里木农垦大学 | 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 1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1 |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1 |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洲区水保站 | 1 |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 1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1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1 |
四川成都 | 1 |
资源环境学院 | 1 |
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 1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国家林业局华北林业中心 | 1 |
渭南市林业局 | 1 |
河北省邯郸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1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粒研究所 | 1 |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1 |
河北北方学院经管学院 | 1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1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1 |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1 |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 1 |
吴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 1 |
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和生态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 1 |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1 |
四川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1 |
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学院 | 1 |
新疆石河子 | 1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1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1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1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1 |
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 | 1 |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 1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 | 1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 1 |
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 1 |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1 |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 1 |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1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1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系 | 1 |
山东省东营市水利局 | 1 |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 1 |
靖边县农业局 | 1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水土保持局 | 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研究实验室 | 1 |
四川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 1 |
论文标题 | 基金名称 |
---|---|
人工模拟粗糙度对坡面流阻力的影响 |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
人工模拟粗糙度对坡面流阻力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不同雨强下各生育期玉米坡耕地的侵蚀产沙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坡耕地作物覆盖与管理的防蚀作用研究 |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不同坡度谷子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渭北旱塬坡耕地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演化及其侵蚀响应规律研究 |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等高耕作对不同坡度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耕作微地形单元对溅蚀的影响
黄土高原玉米坡耕地C因子的估算研究
光滑床面薄层水流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不同坡度谷子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
基于USLE的大豆C因子计算模型研究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关中地区塿土溅蚀的影响
不同沟垄规格对土壤湿润峰运移规律的影响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青海主要枸杞产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灰棕漠土理化性质影响及肥力综合评价
近10年巴音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大豆冠层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
沟垄覆膜不同沟垄比对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大豆调节坡耕地径流和泥沙作用研究
近40年泥河沟流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特征与演变
近40年泥河沟流域耕地土壤磷素含量的时空变化
降雨强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科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1:国内篇
水土保持学科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2:国际篇
基于Green-Ampt模型分析坡地种植玉米对降水的促渗作用
黄土缓坡耕地粟株不同生育期土壤的抗冲性特征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监测指标
水蚀过程中裸露陡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演变特征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结皮强度对侵蚀的影响
基于NDVI的延河流域时空演变分析
农户型“猪-沼-石榴”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及经济效益
强化四结合教学理念提高培养质量——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
不同农业耕作措施下坡耕地填洼量特征与变化
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
陕西省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方法及指标体系
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启示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黄土区微地形降雨侵蚀量分形特征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西北六省耕地压力评价
基于地统计学的微地形坡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服务为例
基于GIS技术的降雨对微地形地表糙度的影响
种植玉米对黄土坡面径流侵蚀特征及养分流失量的影响
黄土丘陵区山地立体种养循环生产能流特征与经济效益分析
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
黄土坡耕地不同地表糙度下坡面填洼与入渗的关系研究
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的抗蚀性特征
相关规划产生水土流失影响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耕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西安市NDVI时空演变分析
毛乌素沙地植被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及变化特征
地表粗糙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地表粗糙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地表糙率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试验研究
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的入渗特征
我国坡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C的研究进展
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种植大豆条件下土壤结皮对坡耕地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模拟降雨条件下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关中“猪-沼-粮”循环农业的能值评价
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黄土区坡耕地土壤结皮对入渗的影响
关中农户型“猪-沼-粮”循环农业的能流及效益分析
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人工模拟粗糙度对坡面流阻力的影响
人工模拟粗糙度对坡面流阻力的影响
模拟降雨条件下谷子和冬小麦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
模拟降雨条件下作物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地表糙度与径流水力学参数响应规律模拟
黄土高原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评价
陕西省西坡村农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量流特征
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模拟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和雨强对地表糙度的影响
黄土山地苹果树树体不同方位液流速率分析
作物与坡度交互作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渭北旱塬坡耕地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辽东栎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施氮响应的初步研究
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天然降雨与人工降雨特性的研究
渭北旱塬不同程度土壤侵蚀及生产力恢复试验
渭北旱塬侵蚀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恢复与评价
陕西省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黄土高原坡耕地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景观格局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
坡耕地上耕作形成的微地形复杂度特征与分析
种植大豆地表土壤溅蚀效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黄土坡面不同微坡位上糙度对降雨侵蚀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主要课程筛选的探讨
玉米茎流与叶面积、降雨强度之间关系研究
黄土丘陵区三种典型退耕还林地土壤固碳效应差异
黄土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最大利用深度分析
不同人工糙率床面水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基于微尺度下DEM的黄土坡耕地地表坑洼特征研究
王家沟流域林草植物的区系特征
基于DEM的延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取与分析
陕北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差异及演变规律
缓坡耕地水土管理原理及配套技术研究
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及沙产业技术开发
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
旋转式雨滴能量测量仪
旋转式雨滴能量测量仪和降雨能量的测量计算方法
一种降雨雨滴动能测定装置
一种降雨雨滴动能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