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找人才> 正文

邓教授

教授 上海上海市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申报# #应用技术研究# #产学研合作#
个人简介
联系客服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研究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方向:燃机性能与增压及控制,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0
柴油机 相继增压 能量调节 切换 瞬态仿真 控制策略
2021
两级涡轮增压系统 异型旁通阀 多截面混合阀 流场特性 调节特性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动力工程:163 船舶工业:21 汽车工业:20 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6 机械工业:4 自动化技术:2 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1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 力学:1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 仪器仪表工业:1 石油天然气工业:1
总数: 215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26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8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8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7
七一一研究所 5
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5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柴油机增压技术重点实验室 5
柴油机增压技术重点实验室 4
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3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2
柴油机高增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 2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2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2
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2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2
同济大学 1
南京理工大学 1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1
柴油机增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帝国理工学院 1
大连理工大学 1
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1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大连理工大学动力系 1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1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大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 1
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 1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1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1
奇瑞发动机工程研究院 1
天际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1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1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 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柴油机增压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1
陆军装备部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局驻临汾地区军事代表室 1
中船动力研究院公司 1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推动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1
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1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1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柴油机高增压国防重点试验室 1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1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1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瞻院 1
发动机工程研究院 1
福建环海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1
上海热气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1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1
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中国人民解放军9537部队 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0研究所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不同排气系统三通结构流动规律的试验和计算研究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增压压力恢复计算研究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柴油机两级增压等百分比流量调节旁通阀设计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结构温度场计算的缸内传热模型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D6114柴油机高海拔功率恢复计算研究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基于排气能量调节的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基础产品创新计划科研项目
变配气正时对HCCI燃烧的影响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高原适应性计算研究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两级可调增压系统变海拔适应性研究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过程阀门耦合控制研究 基础产品创新计划科研项目
旋流排气管的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进口流场畸变对离心风机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的评估方法 科工局基础产品创新项目
示功图通道效应广义频率抽样滤波法的研究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内燃机高速瞬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技术成果
  • 专利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模型求解混合算法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两级相继增压控制策略

两级相继增压对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波动高背压环境下的船用柴油机性能

高背压环境船用柴油机电辅助增压功率恢复

内燃机进排气变网格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方法

增压系统海拔自适应和调节能力研究

柴油机电动增压稳态与瞬态工况控制策略研究

径流涡轮叶片气动激振机制研究

脉动背压离心压气机动态特性及稳定性

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瞬态工况油气响应及燃烧特性研究

柴油机两级增压等百分比流量调节旁通阀设计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增压柴油机神经网络模型

面向对象的柴油机多功能仿真软件开发与应用

瞬态EGR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切换平顺性影响

机电复合柔性增压系统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内燃机歧管多分支动量守恒边界模型研究

基于增压发动机耦合仿真的涡轮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船用柴油机燃烧闭环控制用缸压信号实时采集技术

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脉冲来流时径流涡轮非定常响应特性研究

EGR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模式切换过程影响研究

基于排气能量调节的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过程阀门耦合控制研究

脉动背压下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入口流场试验

脉冲气流条件下离心压气机入口流场测量研究

带喷嘴双通道混流涡轮的性能及流动损失机理

基于EGR的二冲程柴油机排放模式切换瞬态过程研究

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直喷柴油机燃烧的现象学快速预测模型

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机电复合增压技术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试验拟合的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放热率经验模型研究

基于EGR技术的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增压系统匹配研究

变海拔柴油机增压系统涡轮面积优化调节

船用低速柴油机贯入式排气管性能及损失机理研究

高低压EGR系统对低速柴油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研究

当量比对CH4/RP-3航空煤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大缸径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爆震的影响因素

基于定容弹的天然气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CH4/RP-3航空煤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斯特林发动机高背压燃烧换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双通道蜗壳径流涡轮的设计与流动机理研究

米勒循环结合EGR的可调两级增压柴油机性能研究

基于两段燃油喷射的LTC燃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柴油机米勒循环结合EGR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高海拔可调两级增压柴油机油气协同控制研究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扭转刚度研究

变海拔柴油机可变喷嘴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进口流场畸变对离心风机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EGR率和进气温度耦合作用下的低温燃烧试验研究

直接起动过程缸内直喷汽油蒸发的影响规律研究

基于空燃比控制的可调两级增压动态性能研究

变海拔柴油机增压系统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

排气再循环与燃烧边界条件耦合对增压汽油机有效热效率的影响

增压柴油机瞬态特性的评估方法

EGR技术降低低速二冲程柴油机NOx排放的计算研究

大功率天然气发动机突加载工况瞬态性能研究与改进设计

采用EGR技术降低低速机排放的三维仿真研究

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船用8缸柴油机不同排气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EGR对柴油CI-HCCI-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的影响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变海拔稳态调节特性研究

柴油机起动倒拖缸内喷雾仿真分析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高原自适应控制策略

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两级可调增压系统变海拔适应性研究

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研究

双涡轮增压系统压气机通流特性匹配方法

三分支管接头可压缩流压力损失的试验研究

增压柴油机动态特性的评估方法

基于空燃比控制的可调两级增压瞬态性能研究

柴油机涡轮前喷注蒸汽能量回收系统试验研究

基于沸腾传热模型的缸盖水腔设计判据

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增压压力恢复计算研究

柴油CI-HCCI燃烧模式平顺切换的试验研究

柴油均质压燃燃烧循环变动的试验研究

车用增压柴油机全工况燃烧放热规律分析

增压GDI发动机全负荷工况扫气特性及气门正时策略优化研究

橡胶扭振减振器刚度模型研究

排气管系三分支接头内部流场的PIV测试研究

柴油HCCI燃烧负荷边界判定依据研究

排气背压对增压柴油机功率的影响分析及其改进方法

米勒循环拓展均质压燃燃烧负荷范围的计算

发动机循环模拟中组件关联关系与计算路径表述

进排气一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无振荡有限体积法的研究

燃油喷射补偿对柴油CI-HC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的影响

D6114柴油机高海拔功率恢复计算研究

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高原适应性计算研究

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停止技术研究发展与展望

柴油机低温燃烧闭环控制及切换过程

柴油机起动过程引入EGR对滞燃期影响的研究

内部EGR及增压拓展柴油HCCI燃烧负荷范围试验研究

发动机曲轴系扭振测量的谐次提取及精度分析

均质压燃燃烧闭环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试验研究

负阀重叠早喷模式HCCI燃烧数学模型与计算分析

未着火循环废气改善柴油机冷起动的燃烧

汽油机试验台架传动系统扭振问题的研究

利用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涡轮增压柴油机结构参数对瞬态特性的影响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全转速范围内联合运行关系模型

船用二冲程柴油机鼓风机扫气模型与切换规律研究

利用废气再循环技术降低D6114柴油机氮氧化物的研究

涡轮谐振增压系统研究

两级涡轮增压系统旁通支路和主管偏心相贯的设计方法

增压柴油机变海拔适应性评估方法

基于旁通阀流通特性的变海拔增压压力稳定性控制方法

全自动步进流场测量装置

步进流场测量装置

离心压气机入口气流脉动调节装置

适用于船舶的倾斜贯入式二冲程柴油机管接头

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

旋转式排气总管容积控制装置

脉冲能量可控式涡轮增压系统

带有低压EGR的涡轮增压系统

泵气损失可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

双扇形发动机进气调节装置

机械式圆弧状容积调节装置

曲轴驱动型离心旋转系统

发动机前端管路控制机构

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管容积控制系统

进气系统气压补偿装置

气动式进气量调节系统

压差式进气量控制装置

旋转式进气量调节系统

分段式发动机进气门装置

带有肋筋的进气门装置

三节型进气门机构

同时改善内燃机低工况性能、高工况燃油效率、NO<sub>x</sub>排放及瞬态特性的系统

可调节式顺序增压系统

双涡轮增压器并联两阶段可调增压装置

可切换式双涡轮增压装置并联系统

工况自适应排气能量回收系统

增压发动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一种发动机排气能量回收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容积腔的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两个旋转板的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连接管的涡轮增压系统

进气压力调节式进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利用排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进气流量与环境压力自匹配调节装置

利用进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利用进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自调节式排气再循环系统

发动机排气能量缸内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排气管内装有移动部件的涡轮增压系统

抗干扰模件式准脉冲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移动板的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移动部件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自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自适应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自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面积可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前带有旋转板的涡轮增压系统

内燃机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

内燃机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械调节装置

带有低压排气再循环的单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无气门弹簧内燃机气门机构

串并联可调的单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内燃机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单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压气机转速可调节的涡轮增压系统

应用于V型柴油机的可调二级增压顺序系统

涡轮入口面积可调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内装有移动体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可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可调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自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双涡单压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连续可调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连续可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带有放气阀的单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压气机转速可变换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装有旋转部件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装有弹性部件的涡轮增压系统

可变排气管结构涡轮增压系统

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

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控制系统

双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可变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可调式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面积自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装有旋转板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系三通接头压力损失测量装置

可变几何排气管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内装有弹性部件的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入口面积自适应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自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容积自适应式涡轮增压系统

利用移动隔板来调节排气总管缩口率的涡轮增压系统

排气管出口面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

自调节式涡轮增压装置

排气总管缩口率可变的涡轮增压系统

串联式两级增压发动机的混合式废气再循环多回路装置

串联式两级增压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多回路装置

排气流通路径可变的涡轮增压系统

可调排气流通路径的涡轮增压装置

大小涡轮增压器三阶段相继涡轮增压装置

连续可调机械液压气阀升程装置

排气支管为缩放型的模件式脉冲转换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中置时增压方式可变的涡轮增压系统

增压方式可换的套管式涡轮增压系统

利用容积调节腔来调节排气所占容积的涡轮增压装置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