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饮料冷食制造技术;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其他学科;
研究领域: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饮料冷食制造技术;食品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其他学科;
合作单位 | 合作论文数量 |
---|---|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 | 2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 1 |
南京农业大学 | 1 |
安徽茶文化研究会 | 1 |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1 |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 1 |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 1 |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 1 |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 1 |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 | 1 |
国际无我茶会 | 1 |
漳州科技学院(原天福茶学院) | 1 |
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 | 1 |
论文标题 | 基金名称 |
---|---|
高元濬《茶乘》辨析 | 安徽省人事厅项目 |
宁国地方茶叶发展史考述 | 2019年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高校优秀青年国内访学研修一般项目 |
论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意蕴 | 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功能与践行意义研究 |
高职茶艺专业“双证”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茶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
关于茶艺教育招生问题的探讨 | 安徽农业大学引进人才项目 |
徽州明代茶叶加工技术及其影响 | 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茶文化典籍研究 |
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华茶道》(“十一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中华茶艺》(“十一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编著《黄山毛峰》,担任《中华茶文化》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茶文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茶谱》、《中国茶史》等书。
发表《中国茶道义解》、《中国饮茶法源流考》、《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工夫茶考》、《〈茶经〉“广雅云”考辨》、《中华茶艺概论诠释》、《中国饮茶法流变考》、《苏轼〈叶嘉传〉中的茶文化解析》、《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等20余篇茶文化论文,在高校首开《茶道》课,主持安徽省教育历“中华茶艺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项目,策划并负责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网站建设。
从符号学视角看唐代茶文化传播
黄山毛峰非遗制作技艺的整体性保护路径探析
民国时期宁红茶产业初探
十四五专题解读——茶文化发展
民国时期皖南茶叶生产初探
明代茶叶产区品类初探——以南直隶为例
宋代茶品初探——以江南东路为例
试探茶筅的起源及演变
宁国地方茶叶发展史考述
论鸦片战争前茶叶在中美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
清末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及其原因
清代茶叶种植地域分布初探——以华东地区为例
唐代茶产业发展原因及意义初探
唐代茶叶种植地域变化的探究——基于GIS制图技术的分析
关于茶艺健康发展的思考
明代茶画中品茗空间的意境浅析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影响
茶馆与休闲之“和”
国际贸易视野下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比较研究
安徽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物质文化符号视域下武夷岩茶文化对日传播研究
民国时期婺源茶产业初探
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论晚清汉口茶叶出口的兴盛及其原因
茶博士
六安瓜片茶创制历史钩沉
论中国茶文化的人际和谐意蕴
舒城小兰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国时期皖西茶叶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949-1966年中国茶叶贸易制度及其效应——以安徽省为例
建国初期(1949-1966)安徽茶叶贸易特点
吴理真及蒙山茶史辨正
晚清、民国安徽茶叶商税之沿革
关于茶禅文化概念的思考
《大观茶论》校注
怀信《释门自镜录》茶事辨
高职茶艺专业“双证”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元濬《茶乘》辨析
陈椽茶叶分类理论
《茶经述评》的述评
《茶具图赞》疏解
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再补——兼答张如安先生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略评
关于茶艺教育招生问题的探讨
徽州明代茶叶加工技术及其影响
建国后中国茶叶的向外传播
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
九华佛茶的历史和渊源
中国饼茶产生时代考
中华茶道概念诠释
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
当代中华茶艺发展问题的思考
陆羽《茶经》成书问题略辨
苏轼《叶嘉传》中的茶文化解析
陆羽煎茶二十四器考
昙济道人身份小考
《茶经》“《广雅》云”考辨
工夫茶考
中国饮茶法源流考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中国茶道义解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论对农业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千鹤》与日本茶道
“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简评
饮茶与禅宗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