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思路有哪些重点内容?

提问: 宇文婉
时间: 2023-03-10
已回答: 1
阅读: 35

问题描述:

杭州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思路有哪些重点内容?

回答:

裴可 2023-03-10 08:50:56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当前,杭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和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动力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着“三大压力”“三大风险”和诸多“两难”挑战。在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刻,全市经济合作工作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为杭州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总体思路

2015年杭州市经济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常委会研究杭州工作专题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杭改十条”和“杭法十条”,按照处理好“三对关系”、坚持“四个精准”、推动法治杭州建设的要求,务实推进经合工作,做到围绕一个总目标,聚焦一个核心,突出五个重点。即围绕经合工作争先保位、提质增效的总目标,聚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一个核心,突出国内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异地在杭商会和各地驻杭办事机构管理服务、机关和基层党建及队伍建设等五大重点工作,推进实施十项主要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我市经济合作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打实基础,为杭州更好地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2主要目标

2015年,力争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600亿元,增长30%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力争引进内资到位资金1200亿元,增长16%,国内招商引资不断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全面推进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实现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15中期目标,接轨上海和长三角战略合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双对口和山海协作工作任务,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3重点任务

1.突出“三个提升”,浙商回归引进争先保位。要以浙商回归引进为主抓手,进一步深化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不断提升浙商回归引进的质效,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一是要提升浙商回归的模式。要创新浙商回归的思路,在深化资本回归、项目回归、抱团回归、总部回归等现有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浙商通过创新回归、融合回归、跨界回归、高端要素回归等多种方式来杭创业创新。要不断拓展浙商回归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浙商带资金、带项目、带管理回归参与智慧经济、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领域。二是要提升招引浙商的手段。要不断丰富招引浙商回归的方式和手段,积极把握我市与众多大企业、大集团、商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力契机,突出抓好“以商引商”、“以企引企”,通过打好“乡情促回归、服务促回归、资源促回归、市场促回归、政策促回归”五张牌,吸引更多浙商来杭发展。三是要提升服务浙商的机制。要坚持浙商回归项目引进和服务两手抓。既要注重新项目的引进,通过增量来提升总量,形成集聚效应;又要注重回归项目的落地服务,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市领导联系“三重”工作机制、重点项目三级协调机制、重点项目并联服务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整体招商环境。

2.坚持“三个围绕”,国内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深化“杭改十条”、“杭法十条”和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为契机,突出围绕三个主题抓招商。一是围绕信息经济抓招商。重点招引大院名校、央企国企和在外浙商(杭商)以投资、合作、参股、承接工程等形式参与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经济招商破解招商资源瓶颈制约,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融合,提升智慧招商水平。二是围绕创新驱动抓招商。创新招商模式,转变招商思路,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在市产业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组建十个产业招商组,发挥市级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精准定位、精准招商、精准发力、精准服务。将招商引资由求数量向要质量转变、由大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由资源招商向整体环境招商转变,不断提升招商水平。三是围绕转型升级抓招商。要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正确处理结构和速度的关系,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突出招引信息经济,十大产业、500强等考核导向,努力推动内资提质增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做好“三篇文章”,推进区域合作、接轨上海和杭州都市圈建设有机融合。围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三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发优势,推进区域合作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建设有机融合,不断强化中心城市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一是深化推进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以实施《三年实施计划》为抓手,以项目合作为主线,推动杭州都市圈在健全创新驱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二是积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立足杭州“一基地四中心”定位,积极参与和助推长三角经济发展,依托上海的优势,借力上海自贸区辐射效应,推进智慧经济发展,不断加强规划引导、产业对接和合作交流,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度,提升城市集聚度,提升城市开放度。三是扎实开展外部空间拓展工作。以《杭州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外部空间拓展度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积极拓展杭产品国内市场,引导我市企业“走出去”和外部资源“引进来”。加强友好合作往来,围绕国内重点发展地区,继续加强我市与区域组织和友好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建设。

4.完善“三项机制”,深化推动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保质保量完成中央和省市关于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的工作任务,落实对口帮扶藏区项目10个,专项资金2400万元;落实对口支援涪陵区项目5个,专项资金320万元;确保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重点完善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要完善合作和交流机制。加强与对口地区联系,完善高层互访机制和与对口地区定期工作情况交流制度,加强两地对口部门沟通信息。二是要完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做到财政资金项目化,项目资金绩效化。积极协助对口地区做好项目资金事前计划、事中检查、事后审计工作,提高项目绩效管理。三是要完善考核和通报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考核。充分发挥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定期督查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5.深化“三个创新”,优化异地在杭商会和外地驻杭办事机构管理与服务。继续下大力抓好两个“联合会”建设,进一步强化其在“两外”组织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平台和抓手作用。进一步加强研讨探讨,巩固和深化异地在杭商会分组管理、外地驻杭机构开展“双服务”活动、外地来杭投资企业(商会)联合会推行轮值会长制度等三项创新措施。一是对异地在杭商会分组管理要在提升小组活动层次、丰富活动内容、推动各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上研究出台新的办法措施,提升分组管理成效。二是“双服务”活动要在提高参与度、激发积极性、促进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有所突破,研究推行企业分会分组管理,激发驻杭机构联合会活力。三是指导外地来杭投资企业(商会)联合会推行轮值会长制度要在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机制落实、活动落实等方面加强督促和提醒,进一步激发联合会领导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联合会凝聚力。

4主要举措

1.强势推进产业招商。突出围绕信息经济抓浙商回归引进和国内招商引资,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科研实力较强、创新企业较为集聚的西安和武汉等省会城市。突出招引信息产业、大院大所和创新资本,重点招引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集成电路、机器人等十三大信息产业;吸引全国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在杭设立研发总部;吸引全国金融机构和在外浙商(杭商)在杭投资和参与各类信息产业基金建设。探索推进十个产业小组招商。在市产业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组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先进装备制造、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楼宇总部、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等十个产业招商组。各产业招商组拟由市领导领衔,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分别梳理和制定产业招商和扶持政策,筛选对外重点招商项目,就重大产业项目开展项目洽谈,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2.深化“以企引企”招商。积极深化我市与深圳同心俱乐部、中国电建、平安集团、格力集团、复兴集团、上海长江联合实业、上海浙江商会等大企业大集团和商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政企合作,以企引企。同时,进一步加强与30多家全国各地省级浙江商会组织和11家市外杭州商会组织的联动合作,深化“共谋发展、共拓市场、共构平台、共建机制”的“四共”合作协议,在北京等地商会设立招商联络服务机构,通过商会的平台宣传推介杭州投资发展环境、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

3.开展“1+3+X”专题活动招商。组织“1+3+X”系列招商活动,“1”即继续用好西博会平台,开展招商对接活动,项目签约120亿元以上;“3”即全年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浙商资本集聚的三大区域开展系列招商活动,重点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来杭发展;“X”即全年组织、推动区、县(市)、开发区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招商不少于20次。要突出“2561”产业平台和开发区的主战场地位,发挥好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省级开发区、各类特色园区的作用,切实做好项目承接落地工作。

4.协调推进“三个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梳理和推进“洽谈一批、签约一批、推进一批”等三个一批浙商回归和国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继续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点商会、重要客商”的制度,每年对口联系的市领导上门走访商会不少于1次,调研和协调项目不少于2次,并主动加强与重要客商的联系,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坚持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确定专人随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收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三级协调机制,特别是市产业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相关问题。

5.推动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发展。要密切配合促进杭州都市圈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共同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杭州都市圈的产业分工。围绕产业共兴目标,大力推进区域深化分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集群式产业发展平台,构建都市圈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快一体化项目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坚持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充分发挥都市圈协调机制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合力推进跨区域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建立开放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上海及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交流,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浙东经济合作区、浙中城市群等周边地区的紧密合作。

6.扎实推进杭产品对外拓展。引导我市企业“走出去”和外部资源“引进来”。一是强化“走出去”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带动“销出去”,“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高“走出去”的保障作用。通过企业走出去,有序拓展省外粮食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配套加工基地等,确保杭州粮食安全;合理引进省外资源、能源,为杭州可持续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三是完善“销出去”营销网络。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的合作交流,杭产品的影响力;贯彻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投资;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展销,开拓市场扩销产品,并参与浙商营销网络建设。

7.有序推进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全面完成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两大中央和省里交办的工作任务,确保专项资金、帮扶项目、人才培训、产业合作、新农村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组织承办市政府代表团赴对口地区考察交流,推动双对口、山海协作工作及产业园建设巩固发展;指导区、县(市)经合系统组织协调赴对口地区考察交流,落实工作任务。

8.深化异地在杭商会和外地驻杭办事机构管理与服务。通过组织商会和办事处负责人列席市“两会”,组织召开杭州市经济情况通报会,参加杭州市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举办全市经合系统培训、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工作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以及参加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搭建政企对接平台、经贸活动平台、合作交流平台、社会公益平台,切实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认真做好异地在杭商会、外地驻杭办事机构核准登记,外地来杭投资入户认证调整等工作,及时重新修改编印《投资入户工作办事指南》、《异地在杭商会建设指南》、《商会通讯录》、《外地驻杭办事机构通讯录》等。

9.注重进一步打响经合品牌。围绕打造和打响“杭州经合”品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手段,不断提升形象、提升绩效。要围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招商引资、长三角一体化和杭州都市圈建设及对口支援与山海协作等工作重点和全办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对经合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文章,不断加强和完善杭州市经合办“三微博一微信”(新浪、腾讯、新华微博,腾讯微信)建设和“杭州招商在线”建设,同时借势借力“省创业创新”、“杭州发布”、“世界杭商大会”等重点微信公众号的力量扩大宣传,及时发声,鼓舞斗志,提升形象。

10.培育和打造经合队伍。要围绕打造一支高水准、专业化、有活力、凝心聚力的经合队伍,抓好经合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系统干部队伍经济工作的专业性,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争先创优、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经合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组织系统干部培训班,加大挂职锻炼力度,注重综合能力提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以“大党建”为抓手,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开展活动的新方式,力争建立市经合办“两新”党委。搞好机关党委换届选举。

我要提问